首页 / 新闻中心/行业动态

如何依托GB/T 36276这一核心标准,构建高安全、长寿命、低成本的储能系统?

安可捷检测认证 15366822992 2025-03-20 10:42

在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攀升。然而,新能源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,储能系统成为破局关键。据行业预测,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突破50GW,锂离子电池凭借其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,占据储能市场80%以上份额。但大规模储能电站的集中部署,也让电池一致性、系统安全性、运维效率等问题凸显。如何依托GB/T 36276这一核心标准,构建高安全、长寿命、低成本的储能系统?安可捷检测认证以“标准+技术”双轮驱动,为行业提供规模化跃迁的底层支撑。

一、储能规模化背后的“生死考题”  

当储能系统从兆瓦级向吉瓦级跨越,量变引发质变,三大核心矛盾浮出水面:  

1. 木桶效应”加剧:  

   数万节电池串联成组,单节电池的性能衰减或故障可能引发系统级风险。某西北储能电站曾因0.1%的电池一致性偏差,导致整体效率下降15%。  

2. 热失控扩散风险倍增:  

   大规模电池簇密集排布,热管理难度几何级上升。2023年某海外100MWh储能项目因局部热失控未及时隔离,引发连锁反应,损失超亿元。  

3. 全生命周期成本压力:  

   储能系统寿命需匹配新能源电站25年运营周期,但电池循环寿命不足、衰减过快等问题,直接拉低项目收益率。



二、GB/T 36276:规模化储能系统的“技术宪法”

作为中国首个针对电力储能用锂电池的国标,**GB/T 36276**从电芯到系统层层设防,为规模化应用划定技术红线:  


1. 电芯层:筑牢安全根基

一致性要求(第5.3条):  

  规定电池容量偏差≤3%,内阻偏差≤20%,从源头降低“木桶效应”风险。  

- 循环寿命门槛**(第6.4条):  

  5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≥80%,确保与新能源电站生命周期匹配。  


2. 系统层:构建防护体系  

- 热失控蔓延抑制**(第7.2条):  

  要求电池模组在单体热失控后24小时内不引发相邻模组失控。  

- 电气安全冗余设计**(第8.1条):  

  强制配置双重绝缘监测、多级断路保护,防止电气故障扩散。  


3. 运维层:全生命周期管控

- 健康状态(SOH)监测(第9.3条):  

  明确电池剩余容量、内阻等关键参数的在线监测要求,为智能运维提供数据支撑。  


标准升级方向:随着液冷储能、光储一体化等新技术普及,GB/T 36276或将新增系统能效(如≥85%)、响应速度(如毫秒级调频)等指标,推动储能从“能用”向“好用”进化。  


三、破局之道:技术标准双螺旋下的规模化跃迁

1. 技术创新:从“单兵突破”到系统作战” 

-AI一致性筛选技术:  

  通过机器学习对电芯开路电压、微分电容等参数聚类分析,组包容量偏差可控制在1%以内。  

- 多级热阻隔架构:  

  在模组间设置气凝胶防火层+定向泄爆通道,将热失控隔离时间从分钟级提升至小时级。  

- 数字孪生运维平台:  

  基于GB/T 36276的SOH数据标准,构建电池寿命预测模型,运维成本降低30%。  


2. 标准落地:检测认证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 

一致性“放大检测”:  

  对小批量样品进行300%超量循环测试,预判规模化应用中的衰减规律。  

- 系统级安全验证:  

  在安可捷大型环境模拟舱中,对100MWh等效系统进行-40℃~60℃极限温变测试。  

- 经济性模型构建:  

  基于LCOS(平准化储能成本)指标,量化循环寿命、效率对项目IRR的影响。